氣候變化僅僅是帶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這些與普通人“關系不大”的領域嗎?
不,越來越多的情況表面,氣候變化帶來的公共健康方面的危險,不容小覷。以下是今年的兩則報道。
登革熱
中國登革熱傳播的高危地區和人口到2030年將超過114個縣和6000萬人口,到2050年將超過208個縣和1.6億人口。
根據國家衛健委疾控局11月20日披露的10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10月我國登革熱發病數為6120例,死亡2例,相比9月的8036例有所下降,但比2018年同期約增長2.4倍。截至今年10月,全國登革熱感染人數已超過2萬人,死亡3人。
數據來源:每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 圖片來源:馬丹萌(財新網)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由伊蚊叮咬傳播,通常流行于熱帶地區,中國常見發病地區為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區。
然而,由于氣候變暖、交通發展導致人群流動等原因,登革熱現已經呈現出往中緯度地區擴散的趨勢,今年已在全國包括河南、山東在內的13個省份出現。
“這是第一次在全國有這種情況的大規模暴發流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
專家劉起勇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
專家提示,全球范圍內的氣溫升高對于登革熱向北擴散有重要影響。氣溫升高使得中國有更多區域適合蚊蟲生存繁衍,高蚊蟲密度支撐了登革熱在當地的暴發流行。此外,降水對蚊蟲滋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北方部分地區今年的降水相對較為充足,積水也相應較多,適宜蚊媒的生長。今年也是全球登革熱“大年”, 而便利的交通使今年從海外輸入中國的病例陡增。
根據劉起勇團隊今年在《氣候變化研究進展》(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上發表的預測性研究,到2020年,中國登革熱傳播的高危地區和人口將分別比1981~2016 年增加34個縣和2000萬人口,到2030年將增加114個縣和6000萬人口,到2050年將增加208個縣和1.6億人口,2100年增加456個縣和4.9億人口。
氣候變化已經對人類健康顯示出多重影響。《柳葉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不能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氣候變化將傷害少年
兒童的健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近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亦提出氣候變化對于鼠疫重新流行的影響作用,強調鼠疫暴發流行的風險不容忽視。
鼠疫
盡管許多城市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老鼠種群,但洛杉磯由于其迅速增長的無家可歸者危機而面臨著獨特的疾病危險。
輪船造成了上一次全球鼠疫的爆發。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下一個變化。
更長、更熱的天氣模式延長了老鼠和嚙齒動物的繁殖季節,導致諸如洛杉磯、紐約和休斯敦等地的老鼠數量急劇增加。
據美國嚙齒動物控制顧問Bobby Corrigan的估計,在過去十年中,由于氣候變化以及人類對城市生活的偏好,全球城市鼠種群數量增長了15%至20%。
更重要的是,老鼠和松鼠都可以傳播鼠疫。該病已經在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州等地的農村松鼠中盛行的跳蚤中出現。
氣候變化可能使攜帶細菌的跳蚤獲得更多的繁衍地,使這種疾病與人類更緊密地接觸。
2003年從一名患者身上獲得的鼠疫細菌。| 圖片來源:法新社
洛杉磯由于其迅速增長的無家可歸者危機而面臨著獨特的疾病危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與可能攜帶鼠疫細菌的嚙齒動物跳蚤緊密接觸,要防止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爆發,就需要更強有力的努力來鏟除潛在的宿主。
近100年前的1924年,一只受感染的老鼠跳蚤叮咬了一個名叫Jesus Lajun的人,六個星期之內,幾乎所有在Lajun染病到死亡之間大約48小時內與Lajun接觸過的人都死了。由于疫情爆發奪去了近40人的生命,驚慌失措的衛生官員隔離了八個街區的區域。
大約20年前,一艘載有來自中國的被感染老鼠的輪船駛進舊金山,不久,舊金山有200多人喪生,最終殺死了超過200萬只老鼠以絕后患。
然而瘟疫從未真正離開加利福尼亞。
2010年在安哥拉國家森林中發現了被鼠疫感染的一只松鼠,促使美國森林服務局于關閉了10天洛斯阿拉莫斯露營地。
在美國,平均每年有七人感染鼠疫。截止到2019年,懷俄明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寵物中也已發現病例。
(本文內容來源于財新網、中國科學報、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洛杉磯時報等)